本文节选自《远程教育杂志》,作者:郑旭东
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为《行动计划》)中的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,拉开了全国发展智慧教育2.0的序幕。从该“行动”在整个计划中的发展定位和实施逻辑来看,其正体现着国家在教育信息化2.0时代发展智慧教育2.0的生态考量和系统逻辑。
一、智慧教育2.0在《行动计划》中的发展定位
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是《行动计划》提出的“八大行动”之一,也是“智慧教育”首次进入国家层面制定的政策文件中。智慧教育2.0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的新形态,它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2.0阶段对教育全面和深度的变革作用。
从教育信息化2.0的内涵与特征来看,它主要体现在:
(1)以“数据”为基础,教育行为和教育要素实现数据化;
(2)以“联接”为要义,数据实现教育系统的内部联接,并使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结更为紧密;
(3)以“开放”为策略,充分开放各类数据,实现教育大数据在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和获益;
(4)以“智能”为驱动,建设自动和智能的教育信息化,成为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目标。
以生态视角对智慧教育2.0的分析来看,智慧教育2.0生态具有:
(1)以教育大数据为“营养基”;
(2)促进教育阶段间以及教育与社会间的“衔接”;
(3)有限的“开放”促成了教育生态的动态平衡;
(4)“用户种群”转变为个性化的“产消者”,“资源种群”也具备智能生产和个性化推送能力。
可见,教育信息化2.0与智慧教育2.0在内涵特征方面,是基本相近或完全一致的。因此,智慧教育2.0就是教育信息化2.0需要发展的新教育生态。
不仅如此,从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与《行动计划》中其他“行动”的关系来看,实施其他几个“行动”也都旨在推进智慧教育2.0的创新发展:
(1)“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”是建设智慧教育2.0资源的基础;
(2)“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”是打造智慧教育2.0环境的支撑;
(3)“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”是缩小“数字鸿沟”和人人成为数字公民的前提;
(4)“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”发展目标也已接近于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治理;
(5)“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”旨在探索智慧教/学模式和智慧教育2.0的典型与示范作用;
(6)“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”是推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阶段建设智慧校园的前奏;
(7)“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”与智慧教育2.0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智慧评价的理念也十分相近。
因此,从这七个“行动”来看,或体现了与智慧教育2.0的发展、承继关系,或体现了与智慧教育2.0发展类似的理念、举措,其所要实现的目标,都最终服务于智慧教育2.0的推进和建设。
二、智慧教育从1.0向2.0发展的实施逻辑
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主要包括: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”、“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”、“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”和“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”四方面的任务,将推动智慧教育从1.0向2.0发展。
这四方面任务的设计逻辑和推进落实,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:
1. 有重点、有步骤的稳步推进
虽然从《行动计划》的其他七个行动分析来看,都在不同视角和不同程度上服务于发展智慧教育2.0。
但是从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的四方面分析来看,智慧教育2.0的发展行动并没有采用冒进的方式,即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开,而是有步骤和有重点的稳步推进。
一方面,体现在其他七个“行动”,仍然是按照教育信息化2.0初级阶段的教育发展现状,从不同的角度按需求和有计划的稳步开展;
另一方面,当前的“行动”仍将学习环境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重点之一,旨在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智能化功能,及其在教育教学各项业务上的应用支持,也符合现阶段在“三通两平台”上的升级以及探索应用的现状。
另外,教育信息化交叉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的建设,也说明了对智慧教育2.0起决定作用的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,也需要开始有计划的重点培养。
2. 以示范典型助推全国性探索
从全国范围来看,关于智慧教育2.0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,笔者认为,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典型示范区,供全国不同区域的智慧教育2.0提供借鉴:
(1)技术层面的考量。智慧教育2.0是依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教育形态,尚需要探索这些技术如何创新性的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。
(2)投入层面的考量。由于东、中、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,需要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探索适宜的建设模式。
(3)协同层面的考量。智慧教育2.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探索如何与城市其他智慧系统的有机衔接,以及探索各级政府、教育部门、各类学校和各类企业的协同。
(4)机制层面的考量。需要探索和完善新的机制或制度,为智慧教育2.0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。
3. 以高校的创新发展为突破口
在“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”的四个任务中,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”和“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”,是关于建设模式和环境资源方面的任务;
而“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”和“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”,则是体系机制、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的任务。从后两者任务的直接责任对象来看,各类高校是创新突破和完成这些任务的主力,主要有以下原因:
(1)各类高校是我国推进“产学研用”结合的主体,可以推进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创新,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应用。
(2)高校具有多元化的学科建制和省部、国家层面的研究基地,便于开展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,为智慧教育2.0的建设培养复合型教师和管理者。
(3)高校具有相对先进、智能和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环境,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,能更容易建设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与体系。
青小鹿有话说
十九大后,教育部启动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2.0行动,旨在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,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学改革。
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青鹿智慧课堂应运而生,青鹿教育团队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,结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一代高新技术,以深刻的行业洞察,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,为学校量身打造涵盖课前课中课后、打通校内外的全场景智慧课堂解决方案,将教学场景与产品使用场景深度融合,力求让学校高效、低成本地建设常态化的智慧学习环境。